外卖大战正在闷死中小商户,中国如何才能真正反内卷?无比激烈的外卖大战从3月已经打到8月了,所有人都损失惨重!从抢市场份额,到抢手机上的“超级入口”(高频打开APP的机会),外卖平台选择大笔烧钱。根据高盛的数据,仅2025年二季度,三大外卖平台仅补贴就烧掉250亿元;未来一年,预计阿里外卖业务将亏损410亿,京东亏损260亿,美团税前利润减少250亿,共亏损920亿元人民币。砸这么多钱,老百姓当然乐得去薅羊毛捡便宜。一时间网上到处都有人晒“1块钱的套餐”、“不要钱的奶茶”这种单子。有些店一天爆出几千单,外卖小哥忙得脚不沾地,据说最多的一天能跑一百多单,赚不少钱,看起来真是热闹极了。但这场狂欢对路边小餐馆和小吃店来说,可一点不好玩。平台为了保住顾客体验,主要把优惠和订单都砸给那些开遍全国的连锁大牌子和重点商家。结果呢?真正伤筋动骨的反而是那些没什么靠山的小店。贵州一个卖遵义羊肉粉的店主就愁坏了。他为了不被淘汰,硬着头皮参加一个“满20减15”的活动。本来一碗粉的成本就要8块,顾客满20减15后,实际只收到5块,再扣掉平台抽的佣金,每卖一碗粉竟然要倒贴6块钱!一个月这么搞下来净亏两万块,小店实在撑不住,只能关门歇业。河南有家卖螺蛳粉的店也是类似,订单看着多,但每单算下来毛利润就剩几毛钱,资金链一断,店也开不下去了。这些小店老板说,你不参加活动不行啊,一不参加,平台就不给你流量,顾客压根就搜不到你,等于“消失”了。更不公平的是,有时搞个“满15减14”的活动,平台自己只出9块,剩下的5块要店家自己掏腰包贴给顾客。有趣的是,那些拿了更多订单的大牌子日子也难过。它们一样叫苦连天,成本压力巨大,根本没觉得占到啥便宜。普通顾客虽然拿了不少优惠,可仔细想想也不全是好事。有些小店为了分摊成本,只能悄悄减料,或偷工减料,甚至搞点打包费的小动作,饭菜品质不如以前了。有些店线上图片拍得好看,到线下一看,卫生状况一团糟,被消费者协会曝光了不少问题。外卖小哥累得够呛,订单多起来,平均每人每天要多跑近三成的单量。有人为了抢时间闯红灯摔倒,有医院一晚上就送进来好几个受伤的骑手。虽然有平台开始给正式工缴社保,但很多兼职的骑手保障还是不足。更关键的问题是平台太强势。算法规则都是平台说了算,小店基本没得谈,很多规则像个黑箱。有的地方行业协会实在忍不了,干脆公开呼吁,要求平台赶紧停止这种“低于成本价”的恶性循环,让竞争正常点。好在国家已经开始出手了。新修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今年十月就要生效执行,明确讲这种强迫商家低于成本价卖东西是不合法的,查到就要狠狠罚。官方部门也叫平台该收手了,别搞这种没有意义的内耗。最后,咱们追求的应该是一份安心可口、不掺水分的外卖,而不是便宜到离谱却没保障的饭食。参考资料:中国烹饪协会等呼吁停止外卖平台“内卷式补贴”——搜狐财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