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79年,索马里向我国付了一半定金,购买了24架歼6战斗机,哪知道,战斗机交货
1979年,索马里向我国付了一半定金,购买了24架歼6战斗机,哪知道,战斗机交货后,索马里却拒绝付尾款。中国代表十分气愤,6次去追债都没有追回来,最后,一个小伙子想了一个妙招追回了货款。1979年,索马里正跟邻国埃塞俄比亚打得不可开交,这场仗叫欧加登战争。索马里的老大西亚德·巴雷本来跟苏联关系不错,可苏联半路倒戈支持了埃塞俄比亚,巴雷气得直跺脚,只能另找靠山。当时中国正好有歼6战斗机,这玩意儿是仿苏联米格-19做的,性能凑合,关键是便宜,特别适合囊中羞涩的索马里。中国这边呢,也挺乐意卖。一来能赚点外汇,二来还能在国际上刷刷存在感。于是双方一拍即合,签下24架歼6的合同,总价3300万美元,索马里先掏了1500万定金。说白了,索马里急着补充空军,中国想着做生意,大家各取所需。合同签了,中国这边干劲十足。工厂加班加点,半年就把24架歼6造好,装船运到了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的港口。索马里军方派人来验货,爬上爬下检查了一圈,确认没啥毛病,飞机就正式交接了。按理说,东西到手就该给钱了吧?可索马里不按套路出牌。他们收了飞机,却死活不付剩下的1700万尾款,每次问起来就是一句“没钱”。中国代表急了眼,心想这飞机都飞上天了,总不能再拖回来吧?可索马里那边就是铁了心拖着,交易一下子僵住了。为了拿回这笔钱,中国派代表团去了索马里整整六次。第一次去,对方说国库没钱,让再等等;第二次去,财政部长不在,推给了下个月;第三次去,又说战争开销太大,实在掏不出钱。每次都是空话一堆,实际一分不给。有一次,中国代表实在忍不住了,质问他们:“飞机你们都用了,咋还能不给钱?”可索马里官员压根不急,摊摊手说:“没办法,穷啊。”六年下来,这1700万就像掉进了无底洞,中国这边急得团团转,可一点办法都没有,眼看这账要烂掉了。就在大家灰心丧气的时候,一个叫李明的小伙子站了出来。李明是代表团里新来的,大学刚毕业,脑子活泛。他翻了翻资料,发现索马里虽然穷,但海岸线长得惊人,渔业资源多得不得了,可惜没技术和资金,一直荒着。他灵机一动,跟领导说:“他们没钱还债,咱们何不换个法子?帮他们搞渔业,用鱼换钱还债。”领导一听,觉得这主意靠谱。于是代表团又跑了一趟索马里,提出这个方案。巴雷本来还有点犹豫,但中国专家一算账,告诉他这买卖能赚不少,他立马就同意了。接下来,中国派了渔业技术员过去,带着设备教索马里人捕鱼。几个月后,第一批鱼货运回中国,尾款开始慢慢回笼。几年下来,不仅1700万全还清了,索马里还赚了点外快,日子稍微好过了点。这事儿最后算是个双赢。对中国来说,钱没白扔,还顺带展示了国际贸易里的脑子和耐心,名声更响了。对索马里来说,虽然开头耍了点赖,但靠着合作总算缓了口气,经济也有了起色,两国关系还因此加深了点。这故事挺接地气,说白了就是遇到难题别光瞪眼,得动脑子找路子。不管是国家之间,还是咱们平时做事,智慧加上坚持,总能把事儿办成。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?